KAIYUN(中國大陸)官方网站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KAIYUN|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KAIYUN|官方网站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

  毛乌素沙漠南缘,沿着榆林一路驱车至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保当),一座科技含量拉满的园区映入眼帘。

  这里不似传统印象中煤矿的机械轰鸣、煤尘飞扬,反而整洁敞亮,如同安装了“智慧大脑”。

  从“专人专岗值守”到“无人值守、机器巡检”,再到智能综采和快速掘进等,智能化建设为煤矿生产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正在此刻进一步“具象化”。

  尤其是去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促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智能化”正式写入国内煤矿企业建设纲要。

  在此背景下,前瞻布局智能化的小保当,既是陕煤集团践行现代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煤炭工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升级跃迁的典型范例,对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图1)

  小保当成立于2009年,隶属于国有大型能源保供企业陕煤集团,也是国家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开发项目。

  截至目前,小保当的一、二号煤矿核定产能分别为2000万吨/年和1300万吨/年,采用“一公司两矿”的模式进行建设,两矿井下各自独立,而地面系统则实现共享。

  得益于对物联网、大数据、AI、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充分应用,小保当构建覆盖“采、掘、机、运、通”全链条的智能化体系。截至目前,小保当七大类、169个智能化子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包括管控融合、检测监控、基础设施、自动控制等。

  在井下,小保当先后投用了二大类8种31部智能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成为煤矿的“新职工”:变电所巡检机器人、胶带输送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机机器人、智能瓦检机器人不间断采集现场的图像、声音、温度、烟雾、气体浓度等,数据直传至调度中心。

  小保当井口物资超市中,远程控制的智能仓储机器人进行着所需配件的运输工作。

  地面集控中心则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井下三维地质模型与实时生产数据叠加,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对割煤、拉架、推溜、运输等智能化设备进行远程一键操作。

  笔者也来到小保当智慧调度指挥中心,2名工作人员正盯着面前的巨型屏幕,这里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主要负责整体调度协调和地面工作监控的任务。

  旁边则是一、二号矿井单独的调度中心,实时监控着矿区各个生产环节,对井下的情况一目了然,采煤工作面、变电所巡检、巷道的快速掘进、井下车辆调度以及煤炭装车运输等,稍有风吹草动,系统就能发出即时预警。

  这样一来,井下机器人替代人工巡检,地面无人化作业降低人力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

  小保当的“安全生产运营管控平台”集成安全监控、水文监测、火灾预警等11类系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统,AI算法融合历史与实时数据,实现灾害超前预警。部署AI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覆盖井下重点区域,自动捕捉未戴安全帽、违规跨越皮带等违章行为。

  小保当以智能化赋能煤炭生产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实现安全、效率、产能的全面提升,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乌金”变身记:小保当何以成为煤矿“智能化”样本(图2)

  十余年过去,小保当已然成为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的一抹缩影。同时,其也牢牢占据智能矿井“第一梯队”的位置,入选了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

  以小保当二号煤矿举例,因受生态红线米左右。若工作面长度沿用常规布局,无法实现起初设定的年产千万吨级的目标。

  彼时,国内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技术近乎空白,进口设备又面临配件断供、系统封闭等掣肘。2021年,小保当选择“两条腿走路”引进国外设备进行试验,随后启动国产化替代攻关。

  最终,小保当根据自身矿井所需制定出国产化替代方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全国首套国产450米超长智能综采设备在小保当投用,单面年产能达到1300万吨,迈出了国内中厚煤层超长智能化开采可借鉴、可复制的重要一步。

  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降低了万吨掘进率、提升了煤炭资源回收率。使得煤炭产量提高约100%~230%,盘区回采率比常规300米工作面提高5%,多回收煤炭110万吨,成为陕煤集团“技术换效益”的标杆案例。

  随后,小保当建成投运全国首个5~6米煤层大采高400米超长工作面,形成“三大一超”工作面开采工艺与围岩控制技术,最高日产7万吨、月产153万吨,产能较传统工作面布置提高21.2%;推广应用综采工作面“伸缩机架”,实现不停机拆皮带架。

  事实上,身处智能矿井“第一梯队”,小保当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其深入推进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项目部”机制,仅2024年就完成5项科研项目,投入科研资金2.29亿元。

  此外,小保当还推动全员创新,并为此设置了激励制度。据了解,一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会自主设计研发出一些工具,如密封圈拔取器、焊接类专用夹具等,经过评估之后发现可行,小保当就会提供资金进行专业改良和推广。

  不但生产过程不似传统煤矿开采时的机械轰鸣、煤尘飞扬,打破了公众对于煤矿的固有印象。生活区更是宛如一座“大学城”:智慧超市、职工体育馆、展览馆、一人一室公寓、健康小屋等,令人瞠目结舌。

  在绿色开采和生态保护层面,小保当创新“煤矸石浆体充填技术”,将破碎至3毫米以下的矸石与矿井水混合,通过管道注入300米深采空区,精准开展固废污染防治,矸石充填项目日充填量可常态化保持6000吨以上。

  此举不仅消纳固废,更节约征地成本超亿元,实现“产矸不排矸、沉陷可控化”的闭环。

  同时,小保当还推进环保重点工程建设,投运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二期项目,实现地热能替代部分楼栋集中供热;实施绿化提标改造工程,2024年完成场区西侧、风沙滩地北侧共65亩土地绿化,矿区扩绿增绿效果明显。

  以智能化重构生产要素配置,以绿色化拓展价值空间,以国产化筑牢产业根基,生态修复所带来的隐性社会效益更是难以用数字来衡量。

  身处能源产业深度调整的关键期,智能化、绿色化、国产化三维战略正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随着“一面一人千万吨”战略目标的推进,这座沙漠中的智能化矿山,或将重新定义中国煤炭工业的竞争力公式从“资源禀赋依赖”转向“技术创新驱动”。而这,或是加速能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答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信达证券给予天玛智控买入评级,煤矿智能化渗透率仍处低位,跨越鸿沟未来空间广阔

  电光科技:公司在煤矿智能化的发展,主要围绕煤矿智能设备以及煤矿智能子系统来建设

  泰国首都曼谷、缅甸多地进入紧急状态!我驻清迈总领馆发文提醒!遇到地震如何自救?手机地震预警如何设置?

  缅甸地震已致694人遇难!亲历者讲述:电力瘫痪,信号中断,超市关门,外面买不到物资

  调查丨国中水务“收编”汇源果汁迟迟未果:支付9.3亿元后仍有障碍待移除

  专访仟亿达集团董事长郑两斌:规范涉企收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