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全年消费水泥2115.79万吨,同比下降26.09%。其中:本市生产水泥252.81万吨,同比下降20.83%;外省市进沪水泥1862.98万吨,同比下降26.75%。本市共中转水泥808.84万吨,同比上升0.75%。
2024年在沪水泥消费量,按海螺系、南方系、以金峰为首的苏南民营系和非前三块区域的其他水泥板块四个板块分析:
——海螺水泥板块(含11家企业,供应水泥416.7万吨,同比下降1.3%),占本市消费总量的19.7%;
——南方水泥板块(含10家企业,供应水泥427.8万吨,同比下降1.3%),占本市消费总量的20.2%;
——苏南水泥板块(含金峰、盘固、金墅、鹤林等20家企业;供应水泥779.7万吨,同比上升2.1%),占本市消费总量的36.9%;
——其他水泥板块(含湖北华新、重庆东方希望、江西亚东等14家企业;供应水泥491.6万吨,同比上升7.1%),占本市供消费总量的23.2%。
2024年上海水泥需求量总体冲高回落,从市场份额分析来,海螺、南方板块市场份额减少,“苏南水泥板块”和长江中下游沿线水泥厂为主的“其他水泥板块”的市场份额有所增长。头部企业停窑保价,牺牲了部分市场份额。
2024年上海水泥消费量同比下降26%,在供给端,虽然长三角及沿江水泥生产企业积极错峰生产压产,但市场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厂家多次主导价格恢复性上涨,终究因大用户掌握市场话语权,供需博弈以供给端呈弱势而滑落。全年市场销量萎缩、价格自年初不断下跌、几次拉升、又回落的震荡态势。
2024年上海水泥消费量2115万吨,同比下降26%,是自2023年创历史新高后的十几年来的最低位。
一季度市场承接2023年在建项目,总体降速较小,同比下降15%,二、四季度,降幅维持在25%~30%,三季度受到环保影响,工地进度缓慢,同比降幅达31%。
上海水泥需求主要由江、浙、皖、赣、鄂、渝等地区供给,其中长三角区域的份额占比达87%,较去年基本持平,长三角水泥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上海水泥消费市场。
2024年长三角区域水泥生产企业全年平均窑线个百分点,水泥企业集团旗下有些水泥窑线天以上。水泥生产企业以错峰生产为抓手,通过行业自律,严格控制过多的产量输出,减缓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降低了内卷式恶性竞争发生的频率。
2024年上海主流品牌P.O42.5散装水泥市场均价270元/吨,同比下跌7%,最高值325元/吨,出现在9月底,是因企业亏损,沿江水泥生产企业大幅拉涨价格;最低价235元/吨,出现在3月、5月、7月、9月。2024年水泥收官价280元/吨,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滑。
2024年,水泥生产企业亏损面加大,水泥销售价格一直在盈亏平衡线上下徘徊且下行。年初,上海主流品牌P.O42.5散装水泥价格从275元/吨开始逐月下跌,4月、5月、7月、9月水泥主流品牌四次拉升价格,但每次拉升后都开启下跌态势,拉升没有下跌多,众多进沪水泥生产企业叫苦不迭。9月下旬,进沪水泥主流品牌曾一次性拉升水泥价格100元/吨,但未能得到占上海混凝土市场份额约75%的水泥用户认同,导致四季度市场供需博弈激烈,价格起伏变化多端,诱发多年未进沪的水泥大量涌入上海市场,给稳定上海商混质量及建设工程质量带来了压力。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减缓,水泥供给严重过剩,2024年水泥市场无序、内卷式竞争,尤其四季度供需之间的价格之争,带给上海水泥市场营商环境冲击和不利影响需要时间修复,进沪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中转企业、商混企业各方都未能独善其身。在水泥严重供大于需的新常态下,产、供、中转和用户之间应建立起有效的自律的规范的竞合关系,以求得共赢的相对公平的营商环境。回顾去年市场状况,有几点思考拙见:
上海的水泥消费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但已是逐年下降的市场,进沪水泥生产企业切勿以低价抢占份额,因为你抢我也会抢,长期以往,市场搞乱,损人不利己。所以,进沪水泥生产企业应坚持行业自治、企业自律、抱团取暖,要在维持稳定的市场价格基础上,理性追逐适当的市场份额。低价倾销无疑是饮鸠止渴。
进上海主流水泥品牌企业和在沪主要水泥用户应建立起有效协商机制。每逢较大的涨跌价之前,供需企业分管领导乃至主要领导之间应该直接沟通,达成共识后再有所动作。从上海近几年水泥供需的实际状况看,约占市场份额三分之二的水泥厂家和占水泥消费量75%的用户,各占三、四家,如果这六、七家头部企业能够率先保持相互协商沟通,共同努力建立起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上海水泥市场营商环境,这才是引领行业进步的正道。
中转散装水泥设施(企业),作为稳定上海水泥市场和水泥质量的策源地,不可小觑。上海水泥消费量中有90%以上,都是从上海周边省份的水泥生产企业以水路船运至散转水泥中转库后再转供至水泥用户。在水泥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中转散装水泥企业在产需之间可以起到保供、缓解、平衡、消纳矛盾的效果。无论是水泥厂,还是水泥用户,应重视散装水泥中转设施(企业)的战略功能,进沪水泥生产企业或水泥大用户,如能分别与中转散装水泥设施(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将对稳定上海水泥市场起到基础性积极作用。
市场需求将继续下降预估为10%左右,价格低位走势,难有较大涨幅,下半年将有所回升。供应端,行业继续执行错峰生产,探索产能退出机制。水泥碳交易政策落地,增加水泥生产成本,水泥产出将被动压缩。
2024年上海混凝土用量5700万方,从用途统计来看,其中经适房、商品房较去年占比均有下滑,市政、工业建筑占比有所上升。经适房占比约11%,商品房占比约24%,市政占比约24%,工业建筑占比约26%,办公楼占比约15%。商品房、经适房用量下降,市政、工业建筑用量有所上升,且工业建筑占比变为最高。预估2025年上海混凝土用量约5000万方。
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2383亿元,完成年初计划103.6%,同比增长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5.6%。2025年重大工程投资计划2400亿元。
上海将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崇明线号线等轨道交通,推进建设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沪渝蓉高铁上海段、油墩港航道、浦东机场、上海东站等重要基础设施;要完成31万平方米小梁薄板旧房屋改造,启动2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2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改造,建设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工业博物馆、100个美丽街区、130公里绿道、1000公顷绿地等城市设施。由此可见,上述项目设施的推进建设,将有力支撑2025年上海水泥消费量。
3.1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4年度作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首个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其中,2024年度配额基于经核查的实际碳排放量等量分配,2025、2026年度配额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分配,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产能产出挂钩,合理确定配额盈缺率,行业整体配额盈亏基本平衡。
②月结季清、双倍补足:未按计划开展错峰生产的企业,上季度少停天数须在下季度双倍补足。
综上所述,2025年市场需求总体呈下滑趋势,但降幅收窄,下降10%左右;供应端加强控产量措施,但去产能仍需时间,供需矛盾持续,价格或将难有较大提升,保持低位震荡运行,下半年总体会修复而有所回升。
2014年9月27日,协会第九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九届理事会。第九届一次理事会选举林国荣为第九届理事会会长(法定代表人);经会长提名,第九届一次理事会聘任匡鸿为执行会长、颜明强为秘书长、陈子松、张锁林、黄清海为荣誉会长;第九届一次理事会选举产生了17名副会长。第九届一次监事会选举晋冶为第九届监事会监事长。
(二)、协助市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市场监管和行业管理,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营商环境。
1、水泥类产品备案和信息入库工作,不设门槛,不收取费用,服务到位,从受理、复核到报审全过程实现零纰漏误差和零投诉。
实行备案和信息入库登记制度,使企业参与上海市场竞争的透明度增加,为上海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实施事中事后监管中当好帮手。市政府和市住建委有关文件要求“持续加强建材备案事中事后监管,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监督抽查等方式,对备案建材质量情况、备案企业提供的承诺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相关企业规范备案建材的生产和使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协会配合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在水泥产品质量抽检中,当出现不合格或异常情况时发挥专业性协会的专长,提出处置建议和整改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三)、坚持为行业和会员单位做好服务,通过政策引导,自治自律,促进企业诚信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上海周边乃至长三角水泥企业执行错峰生产政策的力度直接关系到上海水泥市场的稳定,协会会长牵头长三角进沪企业贯彻错峰生产政策,从水泥生产源头缓和供需矛盾,减轻进沪水泥市场内卷压力,为上海的水泥市场供需平衡和稳定市场价格作出持续努力。
细分水泥类产品行业开展活动,探索培育行业规范自治、企业自律经营的良好生态。
上海受环境、资源等因素的约束,全能水泥生产企业早已退出。上海每年消费2000多万吨水泥,都需从上海周边省份以水路船运至散转水泥中转库后再转供至水泥用户。遍布在上海及近邻区域紧挨着江河布置的散装水泥中转设施及中转企业成为联系散装水泥供、需双方和稳定上海水泥消费市场的集散地和策源地。经统计,中转散装水泥企业每年经销散装水泥约1千多万吨;在沪销量较大的水泥生产企业,采用直供或与中转企业合作方式供应企业自产品牌散装水泥约1千多万吨,转散装水泥已成为上海水泥消费市场的主要形态。由于进入中转设施(库)的散装水泥来自不同水泥生产企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等级和生产日期,使之存在中转库进出装卸过程中对散装水泥质量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发生污染的可能性。规范中转企业自律行为直接关系到水泥质量。协会以备案登记事中事后管理为抓手,制定了行业自律措施,要求共同遵守。协会和上海混凝土协会联合发文,要求混凝土拌站和中转企业共同加强中转散装水泥的备案管理。协会组织近30家中转企业一起编制了《中转散装水泥管理标准》,这部团体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中转散装水泥管理标准的空白。
矿渣粉和粉煤灰分属两个不同细分行业。因矿粉、粉煤灰市场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处恶化趋势。尤其粉煤灰市场,电厂为保发电主业,不惜倒贴促销。在招投标中,用户常以低价中标,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屡见不鲜。为此,协会组织调研撰写了“关于加强矿渣粉市场质量监管的建议”报告,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加强行业管理的建议,呼吁市场监管不能松懈;组织调研撰写上海粉煤灰市场报告,归纳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思路以求克服当前乱象,有待电厂、用户和管理部门达成共识后共同努力推进。
2025年协会工作总体上是全力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协同优势、引领功能、自律效能,继续发挥好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赋能平台建设和行业管理,助力行业和会员企业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